以青春之热烈 寻“铸牢”之路径 悟共建之真谛

社会实践进行时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暑期实践实训纪实

7月12日,随着最后一支队伍安全返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实训田野调查部分全部结束。

社会学和民族学专业重视实践实训,田野调查是专业学习的看家本领,为促进课堂教学与社会实际深度融合,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民情世情,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以教师科研项目、学生创新项目为载体,以课程实训、暑期社会实践为形式开展教学和研究工作,将课程从课堂内延展到课堂外,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了全员暑期实践、实训活动。


课内课外延展,多元实践融合

《田野调查实训》课程是社会学专业培养的亮点与特色,《社会调查研究方法》是民族学专业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为上好这门实训课程,学院做了多方面准备,号召全体学术积极加入到实践活动中来。在选题阶段,周书刚老师以“如何做好多元实践融合”为题,围绕多元实践,逐一讲解暑期“三下乡”、《田野调查实训》课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活动的内容和侧重点,上了一节内容充实的辅导课程。同时,学院组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选题答辩会,各实践团队向评委老师详细阐述团队的选题、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评委老师对学术的创新能力和热情给予充分肯定,在指出不足的同时提供建议和指导。

学院举行暑期实践选题答辩会

6月19日,学院举行暑期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为17支暑期实践团队授旗。民社学院院长杨洪林表示,学生应该走出校园,全身心地投入调查研究实践中,在调研或实践前,也应做好理论准备,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于调查研究中。随后,王剑老师围绕实践前的准备、实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实践团队进行行前培训。

为校级立项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授旗

民社学院17支实践团队,近200位本科生、研究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奔赴实践前线,带着关于社会发展、文旅融合、共建共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的思考深入社会、深入观察,发挥青年才智,贡献青春力量。


拓宽“铸牢”路径,共建“铸牢”平台

6月24日,民社学院与栖凤社区在凤凰山森林幼儿园顺利开展实践教学基地挂牌仪式,学院暑期实践团队同心圆志愿队正式入驻社区。在挂牌仪式中,民社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申莉阐述了校社合作意义及重要性。民社学院党总支书记曹召胜与栖凤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世艳共同签署实践教学基地合作协议。

同心圆志愿队来到栖凤社区所辖的凤凰山森林幼儿园开展实践活动。王剑老师对全体幼儿园教师开展了在幼儿园小朋友中如何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知识培训。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一起跳起民族舞蹈,并在幼儿园小朋友中开展调查。

王剑老师为幼儿园老师开展知识培训

除同心圆志愿队以外,牵手筑梦“红石榴”民族团结宣讲团、“遇践团结”队、团结所带来影响调查团队等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团队走进基层一线,通过实践宣讲“铸牢”知识,让更多人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提升自身服务社会能力。


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雪域文脉守护队是由7位来自藏区的同学组成的团队,他们在假期回到拉萨,以访谈、参与式观察、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度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藏戏,并通过藏戏的发展史了解多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

团队成员参与拉萨市戏曲进乡村活动

漆海探秘队的调查对象为毛坝镇髹漆工艺。他们从认识漆树开始,进入林海,进入制漆厂,探秘坝漆培植、加工、研制、工业化生产的过程,切实感受坝漆制作和髹漆技艺这一项传承千年的传统工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挥理论优势,参与共建共治

乡情使者调查队本次调查的目的地是特色农业产品生产基地利川市马前村,旨在全面理解在城乡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马前村农业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及其影响因素。调查期间,团队成员深入田间地头,走进龙头企业,与群众、产业带头人和村支两委“心贴心”“面对面”交流,详细了解马前村的特色支柱产业、经济发展趋势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乡村治理积极建言献策。

莲花池村是莲花并蒂振兴团的调研所在地,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与村民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详细了解莲花村的经济发展脉络。村民分享了茶叶、烟草种植以及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情况,并介绍特色养殖业的探索与成效。

空心问诊队和民宿助经队两支团队深入花坪镇的各个角落,与当地居民、企业代表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广泛的交流。团队成员围绕花坪镇的人口空心化现象及民宿产业发展现状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调研,并通过调研发现了许多让人深思的现象,为当地空心化问题的解决以及民宿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建议。

农韵变迁实践队坚持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的科研精神,调研恩施市板桥镇大山顶村山区农业发展现状,,通过走访当地村委、村民商户,了解大山顶村农业发展现状,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发展总结经验、建言献策。

师生进行入户访谈

团队成员进入学校为小学生宣讲民族团结知识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始终重视实践育人工作,积极开展实践教学,不断探究新型教学方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学院更是将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主题纳入到实践教学的环节中,引导学生关注国情民情世情,不断拓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课程场域,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基层、乡村,到现实社会场景中去检验所学的知识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真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据了解,民社学院将暑期实践实训与互联网“+”、红色之旅等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进行有机结合,形成了“社会调查+调查报告撰写+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的完整闭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学生依托实践实训课程,主持国家级、省级、校级创新创业项目40余项,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30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形成了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集。学生完成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项目72项,获得省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1项,校级优秀社会实践团队20项。多支团队受到湖北日报、中国青年网中青校园、恩施日报、建始网和青春民大等校内外媒体平台报道,取得良好社会反响。